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县城里,林常胜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走了。
林小环去车站送,也没得个什么好脸色。
她算是看穿了,二哥真的靠不住啊。
以前他自己不管孩子,现在他自己愿意管了,又算旧账,怪她这个当小姑的不管孩子。
虽然她没管,可二哥难道好意思说她? 林小环发现,讨好二哥还不如讨好安安了。
好歹安安这个人还是讲道理的。
她回到家里,刘建设已经在家里了,脸色很不好,问她到底哪里得罪二哥了。
林小环也知道这事儿肯定瞒不住的。
以前她总是吹二哥。
现在有个人风吹草动,自然就传开了。
都知道他二哥黑着脸来厂里找她的事儿了。
这事儿总要给个原因。
林小环没办法啊,只能把娘家那些人给出卖了。
对刘建设说,她才知道家里人对安安不好,这次二哥两个孩子回来,家里人又对孩子不好。
所以二哥就知道安安以前没过好的事儿了,新账旧账的算一块儿,火气就有点大。
对她大概是有点迁怒,觉得她没帮着看顾孩子。
又说起原来给安安找对象的事儿是二嫂吩咐的,二哥压根不知道,也把她连累了。
但是误会已经解开了,安安也都知道,安安也没怪她呢,所以二哥肯定也不会怪她的。
过阵子写信联系就好了。
刘建设听了之后,也是连连皱眉头。
觉得老家的人真是鼠目寸光,拖后腿。
连带着对林小环也有点儿看轻。
娘家咋是这么一群人呢?以前咋也没看出来呢? 刘建设丝毫没想过,自己曾经对安安也是漠不关心的。
他眼里,林常胜不关心的人呢,那也不用他关心。
但是这会儿出了问题,心里还是觉得是林小环的错。
“你以后长点心,可别学你家里人。
这点事儿都办不好,你还咋转正?” 林小环被说一通,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是知道自己靠着娘家二哥,才能嫁到城里,有这样的生活。
可她和刘建设结婚多年,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难道就一点感情都没有吗,咋遇着问题就知道训她? 林小环悲哀的发现,自己这些年靠着别人,好像都没啥好处的。
靠着二嫂,被二嫂忽悠。
靠着二哥,二哥是个甩手掌柜。
靠着自家男人,男人从来没瞧得上她。
反而是安安,虽然也没给她啥好处,但是安安和他们对比,竟然比他们都靠谱。
以前说安安会搅合家里,可是这次看看二哥另外两个孩子,直接放火,比起来,安安真是心善了。
林小环委屈的流泪,也不知道是为过去犯下的错,还是为自己错信的人。
相比之下,老林家的想法就简单多了。
都在互相埋怨。
林长喜回来之后,听说了林有城和林有军干的事儿,也是在埋怨大房没脑子。
本来通过之前那些年的事儿就看出来,二哥就是个甩手掌柜,啥都不管的。
二嫂也是个没良心的黑心肝。
这两个人其实讨好不讨好的没啥意思。
主要是安安啊。
她真的能给家里弄好处的。
这次都闹这份上了,能保一个是一个。
竟然把安安出卖了。
二哥会不会对安安有意见,这还是其次,安安肯定是不会管着家里了。
孙银花也是怨两个孙子,但是还是替两人找借口,“这本来也是安安吩咐过的,倒是也没说谎啊。
” “安安承认吗?安安就算承认了,难道你们之前对孩子不好的事儿就算了,二哥就能不怪你们了?反正都要怪,何必把安安拖下水?” “说白了,二哥那么生气,不只是因为两个孩子的事儿,更是因为安安。
” “也怪我不在家里,要不然,我也能帮着说话。
他既然要求孩子劳动教育,咱可以说是为了教育孩子啊。
只是没把握这个度而已。
二哥难道能怪咱们?现在好了,全得罪了。
” 林长喜说完,抱着脑袋。
一脸无奈又满身火气没处发。
朱小兰冷眼看着这一家子,心里早就烦躁了。
她早看出来了,老大家就是专门拖后腿的。
被林长喜这么数落,林长福又不愿意了,觉得林长喜这是甩锅。
“现在就怪我儿子了是吧,马后炮谁不会啊。
你们都指望着老二,有城有军不也是为了这个家才去讨好老二的?他们两个孩子思虑不周那是正常的,我当时就想对老二吼出来的。
他自己教不好孩子,怪谁?自己孩子折腾自己孩子,咋就能怪咱们呢?” 吴秀红立马道:“就是,咋啥都怪咱家呢,咱家也是为了这个家好。
老二家里家教有问题。
” 林水根拍桌子,让大家别吵了。
“吵啥啊,反正老二和安安不管咋样想,老二总是要给咱们养老费的。
要不然他就是不孝!” 孙银花心里惴惴不安,但是听到老头子这话,觉得有道理。
反正老二甭管咋样,总不能不管爹妈。
至于小辈们以后能不能得到老二的照拂……关她啥事儿啊?儿子靠不住,难道还能靠孙子?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孙银花对家里孙子的偏爱,已经慢慢的变了味了。
她心里慢慢多了许多想法,总结起来就是,没一个孝顺的!钱才是最可靠的。
谁给她钱,谁就是好的。
她喊林长喜,“老三啊,还是给安安写信,就说这事儿是老大家的胡闹的,和咱没关系哈。
” 林长福和吴秀红:……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林长喜也只能试试了。
…… 首都这边,林安安倒是没关注老家的事儿了。
基本上结果她也知道,林常胜不可能对老林家如何。
一来是亲人,打断骨头连着筋是他们的传统。
二来就是他也不能对老林家人动手。
多半就是生个气,带孩子们回来了。
至于以后对老林家人的态度,还说不准。
不过这些事儿对林安安是没啥影响的。
她可不怕林常胜和徐月英回来找她麻烦。
甚至她还有心思准备写文章投稿。
叫《姜小木进城记》。
当时林安安写军属文章的时候,她自己的故事化名就是姜小木。
甚至当时为了不让人知道自己是姜小木,她也没写后续。
现在事情闹这一步,自然也不用担心别人猜出来了。
不过林安安写文章,并不是为了曝光自己在老家被如何苛待。
事到如今,林安安并不需要通过这个事儿来获取别人的同情怜悯。
或者对老家那群人声讨。
她主要是想写一篇文章,鼓励更多像主人格那样的孩子。
生活在困境中,迷茫的人。
既然当初那篇文章反响不错,那看到的人应该还记得。
林安安就准备写后续。
写写姜小木在劳动过程中,因为受伤,导致失去了干农活的能力。
这在农村是致命的。
因为不能劳作就没有粮食吃。
但是姜小木没有放弃,劳动不行,她就决定学好知识。
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于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其中各种艰难方式进学之后,终于凭借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考了全班第一,全校第一,全县第一。
其中少不了遇到了良师益友的帮忙,让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也因为通过学习,她学会写信,知道自己可以找谁帮忙。
她终于给父亲写了信,成功的改善了生活。
优异的成绩令父亲感到骄傲。
于是她被接到了城里生活。
在这里,她遇到了许多朋友,好的老师,热情的同学。
接受到了更多的教育。
终于考上大学。
贫瘠的土地,经过精心的施肥,耕种。
姜小木这一支独木终于茁壮成长,长成了一棵不用依赖旁人的大树。
这篇文章,她并没有写来城里之后被人如何欺负,着重于写刻苦与努力,写坚持不懈。
甚至还写了姜小木的学习渠道。
比如废旧的报纸,别人不要的旧课本。
找机会就听广播。
展现姜小木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开拓眼界。
知道在困境中该找谁帮忙。
要学会挣脱束缚,努力成长。
要学会自保,学会自立自强。
她其实挺希望这个故事能传到农村的,给更多在家庭中受到不公待遇的孩子看看。
给他们进行一个引导。
前半部分农村那一部分,引导农村孩子。
后半部分城里的,引导城里孩子。
借鉴肯定是没法借鉴的,毕竟大家情况不同。
只能在精神上面给一个激励吧。
这篇文章林安安是打算等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再投稿刊登,总不能考上大学这个事儿靠编吧。
林安安这篇大纲还在修改中,林常胜和徐月英就回来了。
回来的不止两人,还有两个孩子。
进了门,徐月英就喊着,“林安安,你给我下来!你太狠的心了,竟然让老家的人虐待孩子。
你还是一个孩子啊,你怎么能做出这么狠的事情呢?” 林常胜道,“行了,小声点,吵吵闹闹干什么。
怕人家不知道?” “你是怕人家知道你闺女做了什么是吗?”徐月英终于抓到了林安安的把柄,这会儿正起劲儿呢,气势嚣张。
她是克扣老家的生活费了,可林安安也干了坏事。
以后她还用怕林安安? 她的两个孩子受苦了! 两个孩子都是不敢惹林安安了,老老实实跟着他们妈身后站着。
看他们妈战斗。
这次给他们的教训真的太大了。
招惹林安安的成本太高了! 老家的人那么可怕,都还要听林安安的。
总结起来就是——林安安太可怕了! 林安安板着脸从楼上下来了,“喊什么喊,要不要把妇联的人请过来?” 徐月英不怕了,“你请啊,你不就是怪我以前克扣你了吗?可你爸已经补偿你了,你怎么还能这么对你的弟弟妹妹呢?” 林安安纳闷,“我怎么对我弟弟妹妹了?” “你还装,老家人都说了,是你让他们虐地文静和有礼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内容简介:他踩他于脚底,蔑视,嘲讽,因为他是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爷,而他,只是他花钱雇来的保镖,人卑命贱。 四年辗转,再次相遇,他成了默默无闻,衣食拮据的劳动下层,而他曾最瞧不起的那个男人,已然站在了权势巅峰! 少爷,你知道我找你多久?呵呵,整整四年! 你放手!! (挣,非争,是挣扎,挣脱的意思。小哈读者群号: 344209364) /
杜枫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准备去上个厕所,可是却在路过杨倩的房间时,听见了那令人声音。 /
《关于她不知道的23件事》是一部十分受读者欢迎的小说,最近更是异常火热。《关于她不知道的23件事》小说主要讲述了忱意司悬的故事,同时,忱意司悬也就是这部小说里面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直亲密,而是有跌跌宕宕的起伏,甚至一度陷入冷战之中。不过一起经过许多的故事,最终还是得到了甜蜜的结局。/
秦谨之生日这天,有朋友在他家见到了邢窈。大家都默认他只是做做样子应付家里长辈,殊不知这两人其实早就搞到了一起。朋友们刚走,邢窈就被秦谨之掐着腰从后面顶得两腿发软跪都跪不住。秦谨之和邢窈睡了一次又一次,才知道她每一次深 /
娇妻出轨实录:步步险情(婚外诱惑) /
白奚一心求死,也自认通情达理,不求家主疼爱。可当他张罗着给丈夫纳妾时,非但没得到丈夫的赞赏,反倒被气疯了的男人绑在床上,双目通红地质问他:“你居然给我纳妾?” /